首页

sm飞鱼女王在线播放

时间:2025-05-23 20:24:01 作者:最新研究: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让人类有了“红外视觉”能力 浏览量:15408

  中新网3月1日电(中新财经记者 李金磊)3月1日起,2023年度个税汇算正式开始了。一些纳税人可以申请退税,也有一些人需要补税。

  2023年度个税汇算开始

  2023年度个税汇算办理时间为2024年3月1日至6月30日。简言之,就是在平时已预缴税款的基础上“查遗补漏,汇总收支,按年算账,多退少补”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纳税人如需在3月1日至3月20日之间办理年度汇算,可在2月21日至3月20日每天的早6点至晚22点登录手机个人所得税APP进行预约。

  个税APP显示,截至2月29日,3月1日-3月3日已经约满了。

  如果你不着急的话,无需抢在前几天扎堆办理。3月21日至6月30日,纳税人无需预约,可以随时办理。

  个税APP截图。

  哪些人需办理汇算?

  一般来讲,只要纳税人平时已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不一致,都需要办理年度汇算。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,需要办理年度汇算的情形分为以下几类:

  第一类是预缴税额高于应纳税额,需要申请退税的纳税人。依法申请退税是纳税人的权利。只要纳税人预缴税额大于纳税年度应纳税额,就可以依法申请年度汇算退税。

  第二类是预缴税额小于应纳税额,应当补税且补税金额超过400元的纳税人。

  第三类是因适用所得项目错误或者扣缴义务人未依法履行扣缴义务,造成2023年少申报或者未申报综合所得的纳税人,应当依法据实办理汇算。

  应退或应补税额=[(综合所得收入额-60000元-“三险一金”等专项扣除-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-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-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)×适用税率-速算扣除数]-已预缴税额

  人民币资料图。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

  享受哪些税前扣除?

  下列在2023年发生的税前扣除,纳税人可在汇算期间填报或补充扣除:

  (一) 减除费用6万元,以及符合条件的基本养老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;

  (二) 符合条件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、子女教育、继续教育、大病医疗、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、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;

  (三) 符合条件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、商业健康保险、个人养老金等其他扣除;

  (四)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。

  纳税人与其配偶共同填报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、子女教育、大病医疗、住房贷款利息及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的,以及与兄弟姐妹共同填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,需要与其他填报人沟通填报扣除金额,避免超过规定额度或比例填报专项附加扣除。

  需要注意什么?

  根据财政部、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《关于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》,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、实施按月单独计税的政策延至2027年底。

  因此,中新财经提示,在办理个税汇算时,年终奖需要在单独计税或者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之间做出选择。

  不同的计税方式会影响纳税金额,可以通过个税APP分别计算一下,选择更划算的计税方式。

  另外,补税必须要补。汇算需补税的纳税人,汇算期结束后未申报补税或未足额补税的,一经发现,税务机关将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并向纳税人送达有关税务文书,对已签订《税务文书电子送达确认书》的,通过个税APP及网站等渠道进行电子文书送达;对未签订《税务文书电子送达确认书》的,以其他方式送达。同时,税务机关将依法加收滞纳金,并在其个人所得税《纳税记录》中予以标注。

  所以,广大纳税人要依法办理个税汇算,避免影响自己的纳税信用。(完)

【编辑:岳川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多维度齐发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“拔节而起”底气足

“2023年胡柚的总产量约14.5万吨,是个丰收年,为此,我们从胡柚采摘期间便开始谋划通过引导企业签约、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,拓展销售渠道。”常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兴良说。

大风蓝色预警:西藏青海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有7至8级阵风

表演结束后,运动员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,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中国杯赛场上能把平时训练水平都发挥出来,展现自己不错的一面。

2月20日,福建省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,各种传统花灯吸引民众前来参观。元宵节将至,古城泉州灯会也即将到来,许多游客走进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提前赏灯,感受花灯魅力。

陇东至山东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山西段全线贯通

空中无人机、地面监测仪器、地下传感器……在蘑菇湖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基地,田间地头满满都是“科技范儿”。在这里,万亩农田实现一人管理已不是新鲜事。

日本多地发避难令应对台风“珊珊” 航班铁路受影响严重

第二,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,这在逻辑上不难理解,但实践中还面临瓶颈。具体而言,要树立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的理念,要通过要素配置、结构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,要激发学校活力、形成内生动力,都是难点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